白雪无私悲草木,佳卉有节傲寒春——追忆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白晓卉
信息来源:人才山东 发布时间:2022-03-23

  42岁的白晓卉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好好道别,就永远地离开了。

  3月20日6时45分,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连续高强度工作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

  白晓卉生前系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齐鲁最美职工”。

  作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只是,谁也没想到,威海,竟是她的最后一站。

  “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42年的短暂人生中,这位凡人英雄从始至终都坚守着“医者仁心”的理念,为“白衣天使”留下最美注脚。

  雄倒在黎明前

  今年三月,本土疫情迎来新一轮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随着防控压力陡增,我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标本量翻了好几倍。

  3月8日晚,接到省卫健委支援命令,身为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的白晓卉作为领队,与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第一时间赶赴抗疫第一线。

  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白晓卉随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收样、检测、复检……检验科的工作很枯燥,与可能存在病毒的样本作伴,精力要高度集中,一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精疲力尽。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9日至12日,白晓卉连续四个夜班高强度工作,截至3月19日,她一共连续工作11天,其中7天为夜班。

  闷热的防护服、密闭的负压实验室、通宵达旦的工作时长……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对白晓卉来说,早已成为她的工作常态。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她可以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已经疲惫不堪,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19日凌晨3时,又结束了一个夜班的白晓卉回到酒店休息,遗憾的是,这一次,她再也没有醒来。当日23时,她被同事发现在房间的卫生间内俯卧位摔倒在地,无脉搏心跳,随即被送至威海市立三院急诊科进行抢救,20日经抢救无效牺牲,她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42岁。

  “您带着满腔热血来到威海,却以这种方式告别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带您看看威海的春色,还没来得及请您听听大海的浪花,您就这样匆匆的走了!一路走好,永远的英雄!”

  “女儿的漂亮妈妈,母亲的优秀女儿,山东人的英雄,一路走好!”

  ……

  噩耗传来,令人心痛不已,得知白晓卉不幸去世的消息后,全网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这位白衣战士的致敬与哀思。

  “她的牺牲是检验界的巨大损失”

  “难以接受的现实,直到现在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山东省立医院医学检验部部长卢志明几度哽咽。

  在卢志明的印象中,白晓卉是非常优秀的同事,“作为留学回来的博士,白晓卉在担任医学检验部副主任的同时,也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博导。此前,她曾经拿过国家好几个项目,也获得过山东省的医学二等奖。科研教学临床工作都做得非常好,和同志们处得关系也非常好。”

  检验人员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也是冲锋在抗疫前沿的“侦察兵”。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检测队,马不停蹄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她虽不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却时刻与病毒魔鬼正面交锋。在每一个抗疫一线,她总是埋头在检验室里争分夺秒地进行核酸检验,以最快的速度为前方提供准确的数据,让排查确诊快一点,再快一点,为诊断提供第一手情报。

  在紧张的工作间隙,白晓卉还不断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并多次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训。随着疫情的发展,送检样品逐日增多,面对压力,白晓卉和同事们昼夜奋战。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及检测质量,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方案、优化流程,进行精细化岗位管理,形成流水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检测能力。

  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白晓卉还针对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进行分子基因层面上的诊断,主要是围绕遗传性耳蜗的致病基因进行研究和筛查,通过预警尽最大可能避免耳聋的发生。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200余分,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26篇,单篇论文的最高他引次数达70余次,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研究摘要1篇。2020年当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21年当选“齐鲁最美职工”……翻开白晓卉的工作履历,一项项科研成果和荣誉奖项见证着她一路走来的付出和努力。

  “白晓卉是检验界的专家,非常有前途,也是我们重点培养的人才。她的牺牲是我们检验界的损失!”卢志明无不惋惜的说。

  “晓卉用自己的方式给大家诠释了我们检验人员在整个的抗疫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我们会以她为榜样,接过接力棒,坚信春天一定会到来,疫情一定会过去!”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科主任金炎含泪说到。

  让检验人才队伍代代相承

  医者,治病救人;师者,传道授业。白晓卉常说,作为医者,单单自己救人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别人怎样救人。这些年来,她既承担着科室发展和建设,还作为博士生导师肩负着青年医生的培养工作。始终致力于为医院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将一批又一批年轻医生培养成医院的中坚力量。

  作为临床医学检验部的学科带头人,白晓卉曾在团队建设目标中这样写道:“培养2—5名临床检验专业科研复合型人才和3—8名研究生;培养一支分子诊断基因研究的专业队伍,组建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创新群体,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人才基础。”

  “每天下班后,白老师都会和我们待在一起,每周都会和我们开两次组会,风雨无阻。”谈及和白老师相处的时光,山东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徐越历历在目。

  新冠疫情爆发后,身为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白晓卉在忙碌的检验工作之余 ,还不忘抽时间给学生开视频会议,甚至在出事前一天,还在牵挂着学生的课题进展。

  在山东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研二学生王榕榕的眼中,白晓卉就像是一个小太阳,照着周围的所有人,给大家带来了光和亮。

  “白老师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关注我们的学习,比如这周做了什么实验?有什么进展?遇到过什么问题?读了什么文献?整个实验室有30多个学生,她再忙再累都会抽出时间关心我们,每个学生都不能掉队!”

  生活上,白晓卉更像学生的知心姐姐,把实验室的成员都当成了一家人。过元旦时,她会偷偷带同学们去看电影;到了腊八节,她会细心的为同学们准备好腊八粥;甚至在3月8日出征威海的那一天,她还悄悄地为课题组的女生准备了巧克力……尽管工作很忙碌,课题节奏很紧张,但大大小小的节日,白老师和她的礼物从不会缺席。

  除了手把手的带教自己的研究生,白晓卉还毫无保留的为边疆地区培养医疗骨干力量。2020年,白晓卉和队员驰援新疆抗疫时,在喀什与当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累计完成了20多万人份的检测工作。为提高喀什地区的整体核酸检测能力,白晓卉等队员们以理论授课和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9天不间断的全程培训。

  培训结束时,学员们全部顺利通过业务技能考核,并由白晓卉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就这样,白晓卉和队友们“以干带教”,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如果把医疗援疆比作在荒漠戈壁中植下绿洲杏林,而白晓卉生无疑是苍茫戈壁上孜孜不倦的育林人,为边疆地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

  3月22日,白晓卉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举行,她的亲属、同事、学生和众多生前好友纷纷前来为她送行。

  “白老师,我们来送您了,您的未竟事业我们会继续完成!”

  “晓卉,家里的事不要太操心了,好好休息,我们会好好帮助你照顾老人和孩子。”

  “我们一定会等到疫情消散的那一天,替你去工作过的大海边看看!”

  白雪无私悲草木,佳卉有节傲寒春。白晓卉的生命戛然而止,但她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却在被越来越多人记住……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

  白卉芬芳 永不凋谢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