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且留步俺就稀罕你 济南市举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签约仪式

时间: 2018-05-1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办照方便。(黄智义 徐彦 摄)

 

高新区聘外国人帮助引才。(黄智义 王宝静 摄)

 

 

4月3日,济南市举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签约仪式,32名(个)新引进人才(团队)获颁“泉城特聘专家”,52名(个)本地人才(团队)获颁“泉城产业领军人才”,市财政给予1.1亿元的资金扶持。

人因城而集聚,城因人而成事。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各个区县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再三表白“俺们就是稀罕你”。

“爱”上你了没得跑 闫保国用APP办了执照

“总共花了几十分钟填写完资料,等到后台审核批准,不用跑窗口就完成了企业注册。”4月3日,山东三个老班长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闫保国拿到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颁发的高新区首张“互联网+手机APP”全流程营业执照。他高兴地说:“太方便了,我要把这个办法推荐给其他企业家。”

闫保国享受到的便利服务,是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推出的新服务举措,标志着全程电子化登记已由电脑端延伸到手机端,申请人只需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企业营业执照。与传统申报相比,“互联网+手机APP”办照更加便捷,免去了纸质材料的准备,免去了来回奔波、排队等候的时间。申请人只需依托“互联网+手机APP”进行申请,注册登录后填报相关信息及表格,通过人脸活体识别、手机号实名验证、身份验证、授权签字等完成电子签名,后台审批通过后同步生成电子营业执照和纸质版营业执照。整个流程由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电子表格、授权文书,无需扫描上传纸质文件,实现全流程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网上归档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高新区这种“零见面”登记,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让申请人足不出户或身在外地皆可办理登记业务。企业办事成本降低了,行政审批效能提高了,人才怎么可能留不下?

4月3日上午,济南市举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签约仪式。其中,高新区留住的人才高达50人,其中19名泉城特聘专家,31名泉城产业领军人才,获得资金扶持总计7000万元。

服务起来没尽头 全链条服务留住博士曲延涛

工学博士曲延涛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2014年6月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创立济南隆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的科学研究和高效低成本产业链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为留住曲延涛,园区管委会根据该项目的现实情况与实际需求,带着他详细考察了园区多个产业平台,并根据天桥区《关于加快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的支持政策》,拿出了产业扶持、提供4000平方米的定制厂房、租金减免5年、协助建设科研实验室等多项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曲延涛决定入驻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投资创业。他告诉记者,正是园区的链条式服务吸引了他。

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以服务专员的模式推进全链条服务。企业项目引进对接配备招商专员,全面协调各职能部门,及时解答企业的各项咨询;项目建设配备项目专员,由园区高层及部门正职组成责任+包挂的推进模式,可以高速高效地推进建设,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多次及时解决了推进难题;工商注册配备市场专员,全程协助办理营业执照;人才评价有人资专员,全面梳理企业情况与人才项目类别,协助企业做好人才项目申报与人才引进工作。

同时,园区实时关注企业运营发展,在招商过程中,遇到与该项目相关的企业项目,主动推动双方对接介绍产业下游资源。经过3年的培育成长,曲延涛主持开发的聚酰亚胺产业链技术项目入选“凤栖天桥”高层次人才,同时获得济南2017年度“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人才)”。他申请的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大奖年年等你拿 实验室助葛平兰解难题

山东赛蒙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平兰在创业初期,因实验设备匮乏,难以进行中试试验。当她为此发愁时,历下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光电实验室解决了她的大难题。

如何为人才提供资金和奖金支撑?各个区都有大手笔。近年来,高新区以加快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与美、德、澳大利亚等国家共建海外孵化器、研发机构、专业工作站,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站、留学报国济南基地工作站,创建国家级侨梦苑,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全面落实《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优化引才育才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每年都会拿出数千万元重奖各路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历下区则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三大重点环节研究确定了“趵突”人才强区战略,落实政府资助、创业扶持、创新支持等激励措施,确保一流人才享一流待遇,一流贡献获一流报酬,一流能力赢一流岗位。在历下区,高端领军人才最高可得300万元资助,高端领军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高端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每名创业人才及企业最高可获得贷款贴息50万元;首次购房,还有3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双创项目享受40万元的扶持资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功勋,可获得津贴50万元;而对引才作用突出、效果显著的单位或个人,一次性给予最高15万元引才补贴……高端领军人才(团队)综合资助最高可达近千万元。

商河县也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推出鼓励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15条高含金量人才政策,出台鼓励创业英才(团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麦丘乡村之星等系列人才工程实施细则,成立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商河代表处和商河县人才促进会,共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商河科技研发基地,开展“百名博士商河行”系列活动,不断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发展壮大各类人才队伍。

顾问时时来支招 杜先正帮企业家“把脉问诊”

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和大学人才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家实现创新发展?长清区崮云湖街道走出一条党建引领、顾问支招的路子。

去年年底,崮云湖街道成立创新大厦企业联合党支部并聘任经济发展顾问。作为长清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双创产业示范基地,创新大厦不仅是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可以充分了解企业以及人才的所需所求,梳理好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为企业党员找到归属感,为企业服好务,搭好平台,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在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崮云湖街道还打起驻地人才的主意:目前,该街道已聘任了10余位经济发展顾问,这些顾问中有企业负责人,有高校教授。顾问利用他们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为崮云湖的企业以及人才“把脉问诊开出药方”,为长清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实现资源共享。

山东师范大学创业导师、济南正悦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先正就是崮云湖街道聘任的一位经济发展顾问。人才引得进,还要留得住和用得好。作为街道聘任的发展顾问,又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创业导师,杜先正借助这个身份优势,牵线搭桥,最终把山东师范大学创业孵化中心成功引进崮云湖街道梦翔小镇。校地成功联姻,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又促进了街道创新创业发展。杜先正充分利用街道为学生创造的优质便捷的创业环境,根据孵化项目实际情况制订孵化计划,为创业学生团队提供导师、产品设计、合作伙伴推荐、财务、法务、推广、拓展、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完成创业项目从发现到市场的转变,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升级锻造。目前中心已入驻山师大学生创业团队28个,重点培养项目15个,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项目“幕影春秋”和雨点公益均已入驻,多家创业团队经济效益已过百万元。

大楼栋栋等你住 滕永军为人才安居房自豪

如何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市中区成立人才服务局,制定全区首个系统性人才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平台支撑,优化服务环境,同时实施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团队)引进、重点产业紧缺特殊人才引进、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和“市中英才”四大工程,打造“智汇市中”和高端产业专家智库,形成人才引进培育的大格局、大体系。

人才如“候鸟”,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居”与“乐业”。“今后我也是章丘人了,能买房了,能安家了,心里更踏实了!”说这话的小管是章丘区第一例以人才引进方式落户的外来务工者。小管今年30岁,本科学历,去年3月由成武县来章丘区某房地产企业工作,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稳定的收入,让他萌生了在章丘安家落户的念头。这次能把户口迁来章丘,得益于章丘人才落户“零门槛”的政策。章丘区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用真挚的情感留住人,用精彩的事业吸引人。

“我们第一批120套优质产权型人才安居房已于去年9月份正式发售,深受企业欢迎。”章丘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滕永军表示。聚焦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章丘区出台了《济南市章丘区人才安居工程管理办法(试行)》,拿出优质房源,为优秀人才提供最佳住房解决方案,其中产权型人才安居房房价控制在周边房地产价格的50%-80%,租赁型人才公寓租金控制在周边市场价格的50%-70%。办法充分考虑各类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科学分类,对于引进的紧缺高端人才,重点建设200套双创基地高档专家楼,并与山东大厦合作建设高端“五星级”酒店,满足高端人才不同方式的住房需求;对于中高端人才,重点建设占地1500亩的国际人才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对于其他人才,重点通过园区配建形式,在园区配建一定数量的人才安居房,让企业人才就近安家落户。对于买不起房的年轻优秀人才,重点研究租售同权、先租后买、共有产权等一系列购房办法,让年轻人买得起房、留得下人,切实做到安居无忧。